2010.4.25
話說星期五(4/23)晚上還在思考隔天要做什麼好?!
沒想到老天爺就幫了我一把! 真是感謝祂老人家啊! :D
當天晚上看華視新聞,那天他們移師到鶯歌陶瓷博物館報新聞,
原本也不覺得怎樣的,沒想到新聞的最後介紹起這兩天有醃脆梅的活動!
一個人300元,有一個專為活動設計的陶罐,還可以自己做滿滿一罐的脆梅呢!
(哇塞~我超愛吃梅子的,尤其是脆梅!)
覺得這樣很划算! 於是便決定隔天來去鶯歌陶瓷博物館~
昨天(4/24)原本是想要騎腳踏車去的,
不過一早醒來發懶病,
想到騎腳踏車去可能重點就成了騎腳踏車,
到了那裡可能會沒什麼興致做梅子,而且回程也不好帶那麼一大罐,
在還沒下床前,便決定想要騎機車去,然後多睡一點~
起床後,看天候,果真不適合騎腳踏車,天空正下著雨,外頭的機車騎車也都穿著雨衣.
當下懶病又發作了,有點兒想改坐火車去鶯歌...
不過看了看地圖,鶯歌火車站距陶博館還有一段路要走,撐傘想必也不會好到哪裡去...
於是最後還是穿雨衣+騎機車出發了!!!
(陶博館門口的景致,其實剛騎到時,一心只想著醃脆梅,才不會想拍照...這是要回家時拍的. ^^")
到了陶博館的第一件事便是找到醃梅子的活動地點,
不過找了半天...只看到它提供的網頁..."只接受兩天前預約"...當時心都涼了一半...
然後心裡暗罵新聞報個什麼活動嘛...要預約,還報!!!
只好到櫃台借用免費的語音導覽,把全館走透透.
整個展場中,有一區是很特別的,
其實原本也就知道,但是整體一起呈現的感覺,才發現陶瓷的強大...它就是陶瓷的未來區.
陶瓷在不同的溫度和情況下,分別有絕緣體,半導體,超導體的功能,
現在生活中,處處都是陶瓷科技,像是手術用具,手機,電腦,車輛...等,還有很多很多.
總之,讓我又複習了一下陶瓷的功用,這樣的感覺,很不錯!
(左: 很有特色的置物櫃,每個門片都是一件陶瓷作品呢! 右: 蛇窯中段模型.)
把全館三層樓的展示品都看完後,便決定把語音導覽器拿去還.
經過一樓的一個角落,語音導覽突然自己說起話來,原來戶外場地也有導覽啊!!!
索性就往戶外走走,儘管當時天空依然下著小雨...
沒想到,這一走,嘿嘿~竟然讓我找到了醃脆梅的場地,而且接受現場報名呢!
看看時間,活動兩點開始,當時一點出頭,
便決定快馬加鞭,先去還語音導覽的機器,然後趕緊去吃午餐,應該來得及!
(左: 傳統燒陶的燃料. 右: 台灣古地圖,裡面標示著有陶文化的地點與年代.)
(左: 阿嬤的灶腳...隨處可見陶瓷器具. 右: 全館最觸動我心的作品...有閒雲野鶴的感覺~)
原本想吃陶博館地下一樓餐廳外海報寫的"梅子全餐"的...
只是進了餐廳要點餐時,才知道那是另一個場地的餐點,在醃脆梅場地再過去的地方.
於是便改點"火牛陶跑"簡餐,名字很特別,不過說穿了,就是帶點兒辣味的紅燒牛腩飯啦!
吃完了飯,休息一會兒後,便前往醃脆梅的活動場地了.
(左: 今天的午餐...180元. 右: 學習醃脆梅的場地.)
活動主講的老師講得不錯,我學到不少醃脆梅的知識.
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,為了那一罐梅子,還在做後續的處理,
今天晚上以前應該可以大功告成! 希望會有一罐好吃的脆梅!
(左: 等待活動開始前,先來拍一下等會兒要用的梅子! 右: 運氣很好,幾乎是坐在全場最棒的位子.)
(我領到的梅子.)
(左: 每桌都是這樣,滿滿的六盤梅子. 右: 主講老師開始上課了.)
(醃脆梅的第一部: 殺青...也就是用粗塩把梅子的表皮組織破壞掉,直到它出水.)
(塩:梅=1:10,如果家裡沒有粗塩,可以精塩代替,不過精塩的量就要多一點.)
(左: 殺青完後的梅子...接著就是把梅子敲破,以便醃製時塩和糖能夠充份吸收.)
(右: 把敲完的梅子裝罐,把盤子中的塩都倒入罐內. 對了! 最適合做脆梅的梅子大小為2.2~2.8cm.)
(現場就做到這裡,剩下的步驟帶回家看說明再接著做. 這就是昨天得到的陶罐+梅子. ^^")
PS. 昨天騎去鶯歌的路上,迷路了好久,樹林那裡的指標很不清楚...最後是問人才找到路的.
留言
張貼留言